全国服务热线:0311-86668119
19933161703

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是否会享受公务员的待遇?

浏览: 发表时间:2023-02-17 17:06:26

所谓的参公单位,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他们的编制属于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不属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的管理范围的人员。

 

参公单位的工作人员,按照公务员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参公单位虽然是事业单位,但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但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本身不属于机关工作人员,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但他们履行的是公共管理职能,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其身份和地位视同为公务员。

 

参公单位的工作人员,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只有编制内从事公共管理的人员,才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工勤岗位的人员,编制外的工作人员,不属于参公人员。

 

参公人员和公务员相比,具有这么几个不同的特点。

 

一是编制不同。公务员属于行政机关编制,属于机关工作人员。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参公单位的工作人员,属于事业单位编制,但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依法履行公共管理事务。

 

二是名称不同。参公单位名称上还是事业单位,公务员所在单位的名称为机关。工作人员的名称也不同,工作人员的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机关工作人员称为公务员。参公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由财政全额拨款;二是具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能。

 

三是待遇的差别。参公单位一般是党政机关的下级单位或者执法机构,它们的工资待遇跟公务员一样,都是财政全额拨款,但因为大部分参公单位机构规格比党政机关要低,因此薪酬涨幅的空间要相对小一些。

 

四是任用上的区别。一般来说,事业编不经过考试是没法转任到行政编的。但参公单位却比较特殊,它能与公务员进行转任。从公务员单位调到参公单位,编制就由行政编变成了事业编,反之亦然。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参公单位与普通事业单位不同。在人事制度方面,参公单位实行公务员制度,普通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在招录、晋升、薪酬、退休、养老等诸多人事管理方面都存在较大区别。

 

从资源方面看,通过参公管理身份的确立,能够增强参公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参公管理的身份保障了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公务员的福利待遇相同。

 

参公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凡是公务员享受的待遇,参公人员基本上都能享受。比如公务员要参照公务员法的规定,享受职务职级并行管理的规定,达到公务员任职规定条件的,可以晋升职务和职级;享受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工资待遇的依据是根据本人的职务、职级和级别来确定的,享受公务员的各种补贴待遇,包括车补、医疗补贴等。

 

参公人员的退休待遇也是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职务职级在退休时有一定的优势;退休人员死亡以后家属享受的丧葬补助金抚恤金待遇,按照公务员的规定执行,抚恤金待遇比一般事业单位要高20个月本人养老金的待遇。

 

综上所述,参公单位的工作人员,虽然不属于公务员编制,但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所有的工资、福利和退休待遇、死亡待遇都是参照公务员执行。


0311-86668119 / 19933161703

 

微信:19933161703       ADD:石家庄市裕华万达广场

 

Copyright (©) 信智达会计  备案号:冀ICP备2020021406号-1

客服中心
热线电话
0311-86668119
19933161703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二维码

扫码关注

二维码

扫一扫联系我们